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耀世新闻 > 公司新闻

第四范式近280亿市值上市,众为资本以产业视角布局AI

(众为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永汉与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博士现场合影)

9月28日,中国最大的决策类AI公司第四范式在港交所鸣锣上市,截止发稿市值近两百八十亿港元。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按2022年营收计算,第四范式在国内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中,占有22.6%的份额,排名第一。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的营收分别为9.42亿元、20.18亿元和30.82亿元,年化增速达80%。今年第一季度,第四范式的营收从2022年同期的4.82亿元增加至6.44亿元,业绩亮眼。

对于本次IPO,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博士表示:“自成立以来,第四范式一直致力于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成长为决策类AI平台领先企业。今天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对第四范式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未来,我们将继续巩固自身技术壁垒,不断提升商业化能力,持续助力客户业务成功。”

众为资本早在2017年领投了第四范式的B轮融资,并多轮持续加注,一路陪伴第四范式成长为国内决策类AI赛道NO.1,直至今天成功上市。

图/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博士与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杨强教授图/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博士与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杨强教授

众为资本成立于2015年,作为一家隐形的“独角兽捕手”,除了第四范式之外,众为资本的投资组合中行业头部企业还有很多,例如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Boss直聘,国产半导体大尺寸硅片创新企业奕斯伟材料,三一集团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等。据了解,众为资本投出的独角兽企业已超过了15家。

对于此次IPO,众为资本合伙人徐薇表示:“向第四范式及其创始人戴文渊博士和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作为第四范式的投资人,我们为公司的这一重要时刻感到自豪,并期待其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始终坚信,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先进的技术,更是因为其与产业的真实需求相匹配的创新策略。正是基于这一投资逻辑,我们从早期就认定公司产品的稀缺性,坚定看好第四范式的发展潜力。今天,大模型领域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我们期待第四范式大模型产业应用的进一步落地,带来更多创新价值。”

AI黄金组合

实现科技与商业的融合

第四范式能在中国AI赛道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决策类AI的NO.1,绝对不是一个偶然。

AI人工智能在所有行业中的科技含量毋庸置疑。戴文渊博士是AI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率先提出了迁移学习通用框架理念,曾设计了中国最早之一的人工智能系统并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就。而与戴博士联手创立公司的杨强教授亦是迁移学习领域的全球顶尖人物,其成就和贡献在人工智能行业备受推崇。

除此,第四范式专有的自动机器学习算法是世界最顶尖的自动机器学习算法,早在2014年即推出世界首个使用自动机器学习框架的商业化产品。

当然,第四范式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技术。上一轮人工智能创业浪潮中,最大的争议点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让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真正让第四范式脱颖而出的,是在商业化上的灵敏嗅觉和强大落地执行能力。

2017年,众为资本做出领投第四范式B轮的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对第四范式商业落地能力的认可。徐薇表示,技术本质是个工具、核心还是要在产业场景下落地。在某种程度上,纯粹的技术创新还是应该停留在科研环境下,而技术创新与商业的融合,更需要切切实实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第四范式商业化首先瞄准的是金融市场。戴文渊曾经向媒体谈到,选择金融市场是基于两个判断,一是金融行业对互联网接受度较高,有需要也有能力进行AI转型;二是金融行业数据质量高。在这一点上众为资本的判断也英雄所见略同,徐薇表示,金融行业天然具备大数据的基因,行业内的公司亦有意愿在IT和AI能力的建设上大力投入。这也是促使众为资本押注第四范式的原因之一。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完全正确,第四范式率先敲开了金融机构的大门,又逐渐在零售、制造、能源、电力、电信及医疗等行业打开局面,还培育了一批优质的标杆客户,确立了自己赛道领头羊的地位。

第四范式的产品创新在与企业客户互动中不断打磨,近年来标杆级别客户的增加极大地拉动了公司的营收规模,这也可以视为人工智能在企业服务领域不断生根、枝繁叶茂的一个经典案例。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第四范式服务的总客户数分别为156名、245名和409名。其中,标杆客户数(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分别为47家、75家和104家;每名标杆客户的平均收入分别约为1230万元、1370万元和1790万元。

打造产业朋友圈

让“拐点投资”成为可能

众为资本对第四范式的投资是经典的“拐点投资”:投资前第四范式的商业化刚刚起步,收入还只是千万级别,投资后的短短五年左右就增长到了数十亿元,这是甘蔗最为甜美的一段,也是众为资本擅长的打法。

徐薇告诉投中网:“2017年,尽管第四范式那个时间段刚刚开始商业化,营收规模不到千万,但我们相信只要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营收增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徐薇表示,众为资本重视从客户需求研究出发、了解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刚性程度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直接从客户获取第一手的调研资料,而不是仅仅看公司当下的订单、营收数字,这些都是容易得到的显性信号,而众为资本要抢在这个信号出现之前就有投资决策的能力。加上众为资本的团队产业基因浓厚,擅长从产业的视角看待技术创新,这是能够“抢跑”成功的前提。

在投前,众为资本强调的是“在产业链中去寻找科技创新价值落地的可能性”。

众为资本长期打造“产业朋友圈”,坚持“科技+产业”的投资方向,关注科技与消费两大领域,其中人工智能是众为资本坚定看好的核心赛道,历经多年布局已经形成了横跨软件与硬件、涵盖底层基础设施和具体场景应用的丰富生态。已投项目包括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地平线、新加坡智能语音机器人AI公司Wiz.AI、国内头部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乐言科技、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公司主线科技等。

在投后端,众为资本重视以产业资源的导入来帮助项目更好的商业化。主线科技是一家聚焦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企业。在公开访谈中,主线科技创始人张天雷博士多次强调了众为将和记黄埔、顺丰控股、极兔物流、德邦物流等产业资源积极对接给他的细节,这也让众为在一众CVC竞争中得到了领投的份额。

众为资本多年来编织了一张覆盖金融、互联网、消费、传媒、地产、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巨大产业网络,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众为通过与产业伙伴的高频互动,更早地触及产业发展前沿,挖掘产业投资深度;另一方面,众为也将自己对各个技术创新的理解和讯息及时同产业伙伴分享,也拓宽了产业伙伴的创新广度。这就是众为一直提到的“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复盘第四范式一役,众为资本的产业思维也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投资之前,众为资本从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入手,将人工智能的技术趋势与各个产业横纵交叉,探寻哪一个交叉点更容易诞生投资机会,发现在众多产业中金融是最值得关注的,因此第四范式很自然的进入了视野。

接下来就是扎实的地面工作。正如前面提到的,金融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怎么确定当时的第四范式具备拿下金融机构客户的能力?众为资本采取的是最直接的“笨”方法,花大量时间走访调研第四范式的客户,依托“产业朋友圈”的各路资源,甚至还曾假扮成“客户”身份,参加了第四范式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多场线下交流活动,直接了解行业客户对第四范式产品最真实的反馈。

在深刻理解产业端之后,众为资本发现了第四范式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显著差异。徐薇告诉投中网,当时各家公司都在想办法给客户直接提供AI解决方案,但第四范式的方向之一是让客户能自主开发AI模块,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凸显了“决策平台”这个产品的优势。在当时的市场上,第四范式的AI产品是具备明显稀缺性的。最终,众为资本果断做出了投资决策,第四范式也果然没有辜负期望。

新一波AI浪潮来临

继续回归产业看疗效

在第四范式达成上市里程碑之际,已经沉寂了两三年的AI行业也进入了又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2022年底以来,大语言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给了所有关注AI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一种突然触电般的感觉。2023年3月,第四范式已经推出了专为业务场景设计的企业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式说”(SageGPT),投身于大模型之战。

但是,大模型与过去的历次“风口”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大模型被公认为“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但落实到投资动作上,分歧却远远大于共识,多数人的感觉还是雾里看花。

徐薇对投中网表示:“大模型从能训练出文本生成或对话的能力到真正成为生产力工具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大模型在下一阶段一定要证明如何成为一种生产力工具,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像玩具一样的功能。”

在“生产力工具”方面,徐薇认为Open AI目前相对走得最远,比如为微软和Github提供的Copilot,已经能够给用户在办公和编程场景中起到提升效率的作用。相比之下,国内的的大模型团队则还在尝试和探索中。

这也是众为资本一贯强调的“回到产业中去看疗效”的理念。“我们不能仅仅看榜单,而要去看实际场景中的效果。”徐薇表示。

众为资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寻找投资机会。徐薇认为,随着开源社区的兴起,大模型背后的训练方法和原理一定会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人熟悉,开源必然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另一方面,她也认为在某些生产力应用上不一定需要Open AI的1.8万亿参数级的大模型,小量级的大模型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徐薇相信国内大模型创业者能植根专业领域,在短时间内拿出较好的产品。

对于当下大模型创业如火如荼、各家秣马厉兵纷纷入局的状态,徐薇的看法是,大模型创业要根据团队自身的优势和实力去选择架构中的某一层深耕。如果资金实力强、算力资源充足,那么去做基础大模型创业;如果资源有限,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用专业大模型去重构一个具体的行业并建立壁垒。另外,她也期待国内能有打破游戏规则的、原生性的创新出现。

据了解,众为目前已经出手了一家大模型明星创业公司,“上牌桌”这一步已经完成,而接下来众为将沿着产业脉络,寻找更多的在具体场景中能够产生价值的具体应用。

毋庸置疑的是,大模型的发展让AI产业迎来了下一个临界点。所谓“每个行业都值得用大模型做一遍”, 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孕育出下一批影响未来10年的伟大企业。在时代红利之下,众为资本将继续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扎根产业链,寻找商业化高速增长的拐点,以资本力量参与产业转型和升级,带来创新价值。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