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世纪,新加坡在城市清洁上以模范生姿态赢得世界赞颂。城市绿化的极致也反映在近代的新加坡面貌上。
踏入21世纪,城市设计和规划也迈入绿色时代:让花园及绿化带都生长在缝隙里,与混凝土并存共生。
新加坡总面积721.5平方公里,人口约有550万人地平线上的土地面积不够,新加坡政府就想到了垂直绿化:绿化大楼的外立面,空中花园,屋顶绿化带等等,政府巧妙地把绿色元素植入城市建筑物的硬件配套中,尝试冲破开辟绿化带的固有思维,开拓出不占地面土地的绿化空间。
著名的皮克林宾乐雅酒店,就是垂直绿化建筑的代表作。垂直花园和空中花园让它宛如16层楼高的大树,绿意盎然,成为牛车水一带的亮眼地标。
楼高89公尺的酒店建筑外观参考类似梯田的设计,种植了20多种有遮阳作用的绿色植物,十分注重酒店内外的垂直绿化系统。酒店也采用开放式设计,每4层楼都设有户外走廊,营造空中花园的感觉。
酒店同时采用了大量融合绿色和节能元素的配套设施,包括植被墙壁,人工水景,雨水灌溉等,并全部以太阳能设备发电。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陈培育指出,政府早在上世纪带头提出植树式城市绿化的愿景。至于摩天绿化工程,则在2000年才起步发展。通过法律规限,奖励等去推动高楼增加绿化空间,在这十多年来,成绩有目共睹。
2005年,为提升发展商,设计师和建筑商的环保意识,推广可持续建筑方式,建设局推出绿色建筑标志计划,对建筑物的环保设计进行评分,对符合标准的建筑设计颁发四个等级的奖项。
2013年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当年已有500多栋建筑设有绿色天台,面积超过60公顷,相当于84个足球场全国的垂直绿化面积超越了美国绿色天台领军城市:芝加哥的51公顷。
截至2017年,新加坡共有超过3100个绿色建筑,即约34%的建筑已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稳步朝2030年至少80%建筑为绿色建筑的方向迈进。
2009年年市区重建局也推出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在计划下,所有新建筑除了须遵守原有的绿地替代条例,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总容积率和所在地区,达到至少介于3.0至4.0的绿色容积率。这即意味着绿意面积须达到土地面积的3到4倍。
该计划目标要在2030年前增添50公顷或相等于约一个碧山公园的空中花园,包括建屋发展局接下来三年在组屋区多层停车场屋顶上添设公园,让每1000人可享有0.8公顷公园空间。
到了2017年,该计划已成功在本地打造处100公顷的空中绿圃0.100公顷的空中绿圃等于10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包括建筑顶楼的空中花园,外墙上的垂直绿圃等。
实例证明,狭窄细小的土地空间,并不是剥削城市绿化的借口。
例如达士岭摩天组屋的空中花园。据报导,达士岭摩天组屋是新加坡政府最引以为傲的组屋代表,它拥有全球最长的空中花园,也是新加坡最高的组屋。
7栋楼高50层的组屋,分别在每幢大厦的第26层和第50层,建造长达500公尺的空中花园,将各栋楼连在一起。
悬挂半空的花园不但在建筑美学上成为组屋的模范,而且不占地面土地面积,提高了垂直绿化的极致标准,让居民生活素质和住宅需求取得最佳平衡。
虽然达士岭属于政府组屋,建屋局并没有把它作为一小部分居民的小众共享空间。而是给公众开放部分空间,每天上午9时至晚上10时,公众都可进入第50层的平台花园,在高空鸟瞰货柜码头和中心商业区全景。
除了摩天大厦,另一个现代大都市圈的特征,便是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土地空间有限的新加坡,想到在车道也可以增辟绿化带。
陈培育提到,新加坡的法例规定,每条新建的车道都一定要种植行道树(在公路或街道两旁成行栽种的植物)小的道路两边一定要有树木;多线行车的主干线也要有树木栽种在中间分隔带。
扩大城市绿化空间,最终目的就是增强城市的美观程度,改善市民的生活素质。
绿色组屋的另一典范是位于新加坡东北部的榜鹅水滨台组屋。
外观看似东南亚梯田的水滨台组屋,是榜鹅新区里的首批生态组屋。河道,大片绿色公共空间贯穿整个屋苑,加上错落而层次分明的建筑风格,使得屋苑每个位置都十分通风,从而营造恬静怡人的绿色生活空间。
组屋屋顶和花园还有自然采集雨水的装置,这一切让水滨台成为新加坡数一数二的绿色建筑。遍及整个住宅空间的绿色植被,让以人为本,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城市思维透过水滨台组屋表露无遗。
面临柔佛海峡的榜鹅区,本身已经被政府定位为生态环境宜居市镇,亦是新加坡最年轻的新市镇。
新加坡的组屋区不只是为了满足市民的住屋需要,同时也著重居民的生活素质。多数的组屋区附近都有步行可达的公园,公园之间更有连道串联。
新加坡政府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到了2030年,9成国人只须从住处步行最多10分钟就有个公园,本地的绿色廊道网络也将增至400公里。
与此同时,政府也考虑到本地需要生物多样性,公园局自2012年以来推出自然连道试验计划,在城市里仿造森林环境,在原有的绿景增添让动物穿梭的道路。目前,本地有18条自然连道。
自然连道是指在路边栽种精心挑选的乔木和灌木,以带动两个绿地(如自然保护区及公园)之间的动物流动。它除了为本地增加绿景,也能吸引不同飞禽及昆虫在全岛各地移动,同时也可能把更多不同物种带到新加坡。
政府50年来推动的清洁城市国策,令新加坡变成世界先进国家的标杆,由此带来的经济裨益,社会效益和国际声誉。
2018年是保持新加坡清洁运动启动50周年,新加坡闪耀全球的亮丽成绩,固然得到全世界人的褒扬和予以仿照。
50年来的经济奇迹,也让新加坡得到相应的回报:1970年新加坡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只有9300万美元(约1.26亿新元),2017年,新加坡的外来直接投资为660亿美元(892亿新元),足足翻了超过708倍。
新加坡本身也因其洁净市容及绿化环境,屡次被国际媒体评为全球最宜居及适合投资的地区。旅游业固然因此受惠,1967年,全年到访新加坡的旅客人次仅约10万9730人,2018上半年,首6个月的旅客人次已经达920万人次,旅游收益则持平于134亿元。
我们的团队人数
我们服务过多少企业
我们服务过多少家庭
我们设计了多少方案